秋访黔灵山
文/彭丽
将黔灵山安放在贵阳城,必定是上天的眷顾!将自己安排在秋天到来,必定是人生的幸福!
辛丑早秋,随车从黔灵山公园西门而入,不久,但见青山之中,绿水映帘,那是静如明镜的一潭幽水,卧于碧山之怀,极为引人注目。
一下车,便与清风撞了个满怀,黔灵的清晨,好清爽。
绿之深处,更绿;水之深处,更深。远望,星星点点的橙色浮漂下,有人正轻快游于其中,不见水花,但有隐约的闲话细语顺水而来,亲切,自然,惬意,一系列自由的语词撵着涟漪由远及近。
大概,水是懂语言的,它那么灵动,漾漾着又迎接一位泳者向深处漫步,走过树影,双手合十,身子前倾,扑通一声,像一条泥鳅游向远方。这回,我可以看清他背上系着的浮漂,在碧蓝的水面一漾一荡,他所到之处,水里便开出一条专用的道来,这道,使得他很快便到达他的目的地。想必他下水之前,已在心中找准了方向,规划好路线了吧!
水边,古树婀娜的枝,向水中斜伸,似要抚摸,又似怜悯而不舍触碰,半推半就般在水面之上舒展。
树下,石梯向水下延伸,那么润嫩的青石板,浸在水里,捧着阳光斑驳的影,忽深忽浅,忽明忽暗,影影绰绰。我不忍打扰,却禁不住那副画的美惑,蹲下,向它伸了手,浇了它的水花,抛过树枝,仰头看那晶亮着的水之星星坠于头上,身上,又复它们的原位。
起身,我突然害羞起来,这么多的人,这静静的浓浓的一潭,这被称作黔灵湖的碧水,这满山的秋色,竟这么自然这么亲近地聚在一起,相互包容、接纳和成就。比之于他们,很多人羞于说话。
使离黔灵湖,车在弘福寺门前停下,离那一潭碧水已远,风依然亲肤。
林木深处,弘福寺红色的院墙明亮地照耀着我们,有一种陌生、幽远而又温暖的气息,透墙而来。我急于靠近,又羞于惊扰。索性将脚步止住,仰望,祈祷!想,它于黔灵山,比守护更多的,是陪伴。就这,已胜我们太多,太远,太久。
四围,成林古树参差披拂,密密匝匝垂下来的气生的根,掩映着红墙,琉璃瓦若隐若现,多角檐尖微微上翘,静置其间,猜不出是哪一派画风。
石级呈“之”字型顺山而上,直抵瞰筑亭。两旁,参天之树错落有致,光滑而又笔直的干,直耸云霄,我无法看清它细长的枝桠,属于哪一片天空,只觉得,它们,都成了我的天空了。
足下,仍是油亮的大青石板,一行人嗒嗒嗒,踏风而行,终见得黔灵猕猴静坐其上,喝着饮料,悠闲自得,它喝一口,停一下,再喝一口,再停一下。我们驻足,偷偷看它,它镇定自若,转动着圆眼晴,打量我们,目光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瞧不出半点惊慌。看人们举起的相机、手机,它挪一挪,换个姿势,继续喝去。这边呼一声,它扭头而来,那边唤一下,它又转过身去,俨然一个专业的平面模特儿,正兢兢业业地工作。待一瓶饮料喝将完毕,它一个健步,倏地跳上一棵树,瞬息之间便上了树顶。
接踵而至的,是许许多多灵动的猴,大的小的,长的幼的,胖的瘦的,在林间追逐嬉戏,时而上树,时而下地;一忽儿还在眼前,一忽儿就从这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去了。我忽地明白,头顶这一片热闹的,脚下这一方宁静的,原来全属于它们热爱的天地啊!
看着它们,我突地忘了此行的目的!恍恍惚惚,脚已登上瞰筑亭了。
轻倚廊栏,和风从四面八方拂来,放眼,大半个贵阳城已揽入眼底,双子塔,电视塔,高高低低的楼宇,在阳光下熠熠闪耀,它们,竟与这初秋的山色,互为饰物。山水林木,色彩尽现,万千生命,活泼可人,漫眼的秋色,已将一整个一整个有趣的灵魂,收购。
静静的,仿佛自己已是这山中一树,脚下正长出根须,扎进泥土与岩层,气息变成清风,在山里徐徐流淌。
万物有灵,风如故。黔之山水,竞风流。秋色翩跹而至,轻饮一口,微醺,再饮,恐醉。趁风未止,日上枝头,半醉半醒间,挥手告别黔灵,带回满怀好心情,也带回满身明媚的阳光。
彭丽(右二)与作家诗人们在黔灵山瞰筑亭
作者简介:彭丽,女,毕节市作协副秘书长、毕节市七星关区作协副主席,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全国文化名家看云岩专题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