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宅在家里看了两部美国大片:《敢死队1》和《敢死队2》。
《敢死队1》讲述了美国政府想雇人深入南美某国推翻当地的独裁统治,但是军方却没人敢接受这样的任务,最终这个任务落到史泰龙率领的一支敢死队身上。
《敢死队2》讲述了史泰龙的队员图尔在一次任务中被暴徒残酷杀戮,他的敢死队伙伴赌咒发誓要为他复仇。
两部由史泰龙自导自演的电影虽然布局着墨点和故事切入点不同,但都一脉相承地沿袭了《真实的谎言》、《终结者》、《第一滴血》等美国大片中小人物冲破一切羁绊,以个人名义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一贯传统模式:身怀绝技,能力超凡,或为正义而博斗,或为复仇而拼杀,枪林弹雨的火爆,刀光剑影的寒气,重重险象令人胆颤,步步杀机令人心惊。
《敢死队》第一部和第二部相比之下,个人认为第一部的节奏衔接更流畅,情感渲染更细腻,人物关系更多元,李连杰的演绎更出彩,故事结构更完整,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比更鲜明。
而第二部除了敢死队员们把冒险当作好玩和那个华裔美人儿麦琪张的点缀还算有亮点外,其余的根本无法超越第一部。
同样,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冯小刚的《非诚勿扰1》和《非诚勿扰2》。
《非诚勿扰1》故事脉络很清晰:笑笑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忍痛放弃她所爱的方先生,要么割爱牵手她不爱的秦奋。而在经历多次相亲惨遭重创的秦奋只有一个选择,对不爱他的笑笑穷追不舍。在“是找一个爱我的人”和“还是找一个我爱的人”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故事情节成型了,人物性格凸现了,叙事动机明确了,观众的期待也定向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种喜剧元素得以充分发挥,各种精彩桥段得以充分展现,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得不普通,将小人物的生活以黑色的幽默不温不火地表现出来,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回了轻松的一笑。
而《非诚勿扰2》的故事顺延了第一部的情节发展:虽然笑笑对方先生死了心,但对秦奋还是没有爱情,于是两人决定住在一起试婚。试婚情节的设置是个致命的问题,首先是没有成型的故事,全是各种情境的堆砌,人物性格和关系没有任何的发展,这就导致了观众期待落空,根本看不到两个人关系的走向。还有就是两人一路从北海道走来,知根知底的他们有试婚的必要吗?更何况结婚后还有个7年之痒呢,这个情节的陈述实在是太过无聊,无聊到要靠一个“葬礼”来挽救这段是是而非的爱情。
可以说《非诚勿扰》第二部和《夜宴》一样,是冯小刚的败作之一,更不要说超越第一部了。
就像火爆一时的《泰囧》一样,也应该算作是《人在囧途》的第二部,两部电影都是讲述了徐铮和王宝强这对活宝在旅途中的囧人、囧事、囧遇。虽然都是宣扬“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旋律,但从着力点上看,第一部就胜出第二部一筹。
第一部《人在囧途》把着力点放在春节回家过年上,忙碌的春运、阻塞的交通、简陋的旅店,给故事的铺垫陈述留下无限的空间,堵车、桥断、咋骗,为各种囧态的出现提供了可用的元素,一路走来,囧得水到渠成,囧得顺其自然,囧得合情合理。
第二部《泰囧》把着力点放在出国签订授权书上,争权夺利的欲望、尔虞我诈的较量、人为设置的障碍,把整个故事讲得杂乱无章,人妖、追车、打斗,将各种囧态生拉活扯,囧得别别扭扭,囧得生搬硬套,囧得不可理喻。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真是一朵奇葩啊”。
说到影视第二部,我还真的遇到过一件囧事。记得还是流行看影碟的时代,在看完李幼斌版《亮剑》(36集)还余兴未尽的那段时间,见街边小商贩兜售《亮剑》第二部影碟,毫不犹豫掏钱买了一碟回家欣赏。打开机子才傻了眼:一开始就是亮剑第十八集(李云龙已是解放军师长),我靠,这不忽悠人嘛。找到小商贩退货,货倒是退了,但小商贩的解释至今令我哭笑不得:“《亮剑》第一部是李云龙打日本鬼子,第二部当然就是李云龙打国民党反动派啦”。
说到影视第二部,还想起了儿时看过的几部翻拍片。那是“文革”时期,文化部组织翻拍了《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几部老电影。迄今为止,除了把黑白演变成彩色外,我实在找不出翻拍的理由。
影视创作者们之所以热衷炒作第二部,一是第一部有了好的看点和亮点,二是观众余兴未尽期待值高,三是有现存的故事构架和人物造型。于是“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热锅炒冷饭”的第二部纷纷亮相于银幕和荧屏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我并不排斥第二部,印象中还是不乏第二部超越第一部的影视作品:《寒战》、《叶问》、《夺宝奇兵》、《木乃伊》等。
问题是千万不要把第二部的创作当作是第一部的翻版来走捷径,成功的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超越第一部,起码要走好三步:一是要分析看点和亮点的变化值,二是要把握观众审美的疲劳度,三是要掌控故事陈述的节奏感。不过这些看法纯属个见,不能强加于人,就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