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是贵州最大的城市,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十分快,目前贵阳周边的民族村寨已经正在走向消失,如高坡苗乡、王岗村、马头寨、黄连村等等一系列的村寨都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的文化,新建起了洋房。而在花溪区偏远的石头寨,有一个曾经未受城市化影响的布依族村寨~镇山村,这里是目前贵阳保存最完好的民族村寨。
镇山村位于花溪区石板镇,和天河潭景区距离很近。这里是花溪水库上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风景优美。花溪水库,是贵阳的饮用水源地之一,这里的水远看碧绿如玉,近看清澈见底。在镇山村的对面,还有一个村寨,人们可以游船前往,在途中还需要攀爬一个陡峭的石壁。
镇山村是一个有历史的村寨。
1600年,明朝发动平播之战,当时的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于是形成了一个屯堡。其妻去世后,李仁宇当地的布依族班氏联姻,成为了当地居民的来源。如今的镇山村还是以李、班两姓为主。
在安顺一带旅游会发现,这里的许多村庄都是石头建筑,为何?
第一,布依族有石头建房的习俗;第二,屯堡的军事防御职能,需要石头建筑;第三,屯堡居民和布依族居民相互融合,在石头建筑上也形成融合。而镇山村,同样是屯堡和布依族融合的产物,那么这里的建筑自然以石头建筑为主。
走进镇山村,发现这里的寨门、梯坎、房子、街道都是石头打造的,就拿房子来说,这里院墙房屋是石头垒就的,就连屋顶上盖着的是瓦片也是薄石板制造的。家中的桌、凳、盆、磨、礁、灶等也都是石头打造的。以前村寨中的男人都是石匠,他们手艺代代相传。
来到镇山村,主要看的就是石头建造的民居,它们和美丽的花溪水库交相辉映。花溪水库因为有了镇山村而变得和蔼可亲,镇山村因为有了花溪水库而变得生动自然。
镇山村原本分为上下两寨,其中上寨是古屯堡区,居民生活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下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为修建水库而搬迁到了屯墙之下。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结构建筑。
除了石板房之外,镇山村留下的遗迹还有还有武庙、石墙、石门、码头等。武庙最早建设于万历年间,在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现在这里成为了镇山村的一个博物馆,主要展示镇山村的历史。
屯墙,是屯堡必不可少的军事防御设施,建设于万历年间的屯堡建设之初,由青石砌筑。可惜,随着屯堡军事防御功能的逐渐退化,屯墙也不断遭到破坏。现在村寨还剩下700多米的屯墙,设有南、北二门,其中南城门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这里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旅游业长期发展落后。旅游业的发展会破坏一个地方,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会保护一个地方。
由于镇山村长期交通不便,旅游业发展滞后,导致许多居民目光短浅、自行建设,将自家的石板房拆掉,盖上了光鲜亮丽的洋楼。以前,人们认为洋楼是时代的潮流,生活质量提升的表现,如今看来,洋楼才是镇山村的“牛皮癣”,是它们破坏了镇山村的古朴,是它们阻碍了镇山村的旅游开发。
如果镇山村的旅游业早一点发展起来,那么这里最多是商业化气息浓厚一点,停车费贵一点,门票收起来。村寨中的石头房子就会被好好保护起来,因为它们才是镇山村的资源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西江苗寨全部是洋楼,谁还去西江旅游?
近来来,贵阳不断扩张,交通也不断改善,从花溪区到达镇山村也便利了许多,有一些游客开始选择这个冷门的地方,看看布依族的房子。如此,镇山村的一些居民开始从事餐饮业、旅游业,镇山村居民开始尝到旅游业带来的福利。加上政府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越拉越大,人们的文物保护观念也不断加强,镇山村的古建筑破坏现象才得以停止下来。
1993年被批准为"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2000年中挪(威)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在挪威政府资助下建成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不过,真正让镇山村保存下来的并非是这些空头名号。
如今,去镇山村旅游,已经很难发现布依族穿着的居民,许多房屋也开始被精心打造起来,变成了农家乐、餐馆、民宿和艺术馆,一些艺术家也进驻了镇山村。从8月6日以来,镇山村举办了“镇山国际影像周”,让镇山村也成为了一个艺术的村寨。时代在变化,镇山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所幸现在所看到的趋势还是美好的。
现在镇山村,与其说是开发状态,不如说是保护状态。由于村寨较小,村中的花溪水库需要保护,村寨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趟公交车能够到达镇山村,游客必须要步行2公路的路。而且,没有做好攻略的游客,根本就不知道乘坐哪一趟车到达镇山村。这或许是保护镇山村的另一种方式?
贵州的村寨实在太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村寨都包装打造成为“西江苗寨”。我们需要西江苗寨来吸收全世界的眼光,也需要镇山村这种宁静自然的村寨来保存古朴之风。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