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名单有了新变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超大城市增加了3个,特大城市增加2个。其中,东莞城区总人口达到1082.44万,武汉城区总人口达到1080.64万,杭州城区总人口达到1002.1万,跨上1000万人的台阶,跻身超大城市行列;合肥城区总人口达到650.4万,苏州达到500.08万,迈过500万人的门槛,成为特大城市。
《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在超大城市方面,西安(928万)最有望在未来跃升为超大城市。在特大城市方面,南宁、厦门、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和常州等城区人口介于300万到500万之间大城市,均有望晋级为特大城市。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据变化,是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记者表示:“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体化程度较好且在市场化机制以及国际化程度方面都走在前列的地区。特别是杭州、苏州等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有关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97%的城市GDP实现同比增长,GDP超5000亿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超大城市GDP平均增速最高,为7.2%。
据贵阳市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贵阳市生产总值,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贵阳市生产总值3494.36亿元,同比增长6.2%。贵阳市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000亿元。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引进企业超400家,华为云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0%,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0.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户。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全力助企纾困,完成留抵退税528.4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74.54万户,上市公司数量达39家。活跃的市场氛围和就业环境对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贵阳贵安扎实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15分钟生活圈”方面,2023年计划建设41个生活圈、410个项目,截至今年10月,已完工390个。停车场建设方面,2023年停车场建设任务为新建不少于2万个公共停车位,截至今年10月已建成停车位22161个。农超市场方面,2023年实施农超市场建设30个,其中,改造建设农贸市场9个、新增或优化调整惠民生鲜超市21个,截至今年10月,已完工25个(4个农贸市场,21个惠民超市)。“三改”方面,一是棚户区改造,2023年贵阳贵安计划实施5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36254户(含贵安新区2个项目373户),建成3万户,截至今年10月,已建成32630户。二是老旧小区改造,省级目标任务涉及44个项目47332户406万平方米,已提前完成全年开工目标任务;市级目标任务涉及33个项目40358户331万平方米,已提前完成全年开工目标任务。三是背街小巷改造,2023年计划改造256条背街小巷,已完工244条,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8%。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也将吸引更多人口。
图片:金戈 贵阳市目前实行“三最”户籍政策,即落户政策最宽松、落户流程最方便、落户时限最快捷,依托线下户籍窗口服务机制和线上贵州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行窗口服务7×24小时全天候实时受理、即时办理,为群众办理落户贵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申请在贵阳市城镇落户的,可凭本人书面申请、毕业证、居民身份证,到人才中心或其亲属所在地、其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办理户口迁移登记。有意愿在贵阳市城镇落户,暂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申请人及随迁人员,可凭相关申请证明材料,在单位集体户、人才中心、社区集体户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落户。在贵阳市通过购买、受赠、继承、自建、单位分配等途径拥有商品房合法所有权的人员,由本人持书面申请、居民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或《贵阳市商品房购销合同》等材料,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或立户登记。落户门槛的降低将吸引人才流入。
——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多个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从大城市到特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吸纳人口已成为多个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城市能级提升,有什么益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聚**带来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配置起来更有效率,居民生活更舒适、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安心。另外,城市可以聚合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并形成螺旋效应,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不断升级。对城市发展来说,特大城市是一个重要门槛。进入这一行列,还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以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为例,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超大特大城市,意味着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获得了政策助力。专家认为,通常来讲,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城市能级提升后,医疗、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资源配置往往会得到相应提升。比如,近年来实现城市能级提升的常州,已经拥有多条地铁。是否为超大特大城市,还关系到都市圈的建设资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功能较强,对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珠三角的3个超大城市中包含两个一线城市,再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孕育出了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不断上升,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进而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这些有助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提升人口规模的重要性。但是,成为超大特大城市,也面临挑战。冯文猛表示,随着城市城区人口的增加,应注意避免出现大城市病,防止资源要素价格飙升,特别是对于新市民在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城市要做好规划和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