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贵阳日报:白云区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admin 发表于 2020-11-19 1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文化服务浸润人心 共建共享品质白云
——白云区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贵阳日报2020年11月16日  
微信图片_20201119114519.jpg
  文艺爱好者在白云区文化馆学习乐器

  11月13日,以“展示群众文化魅力,见证品质白云美好”为主题,2020年白云区“文化巡礼”宣传活动在区文化馆启动。活动通过展示白云区基层文化组织、一线优秀文艺团队、精品文化项目等内容,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推动白云区群众文化发展。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近年来,白云区坚持文化惠民,不断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两馆”建设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活动形式靶向精准文化为民、聚焦乡村振兴开展文化服务等措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浸润人心,引导群众共建共享品质美好白云。

  强化“两馆”建设 拓展服务功能
  前不久,在白云区文化馆蓝天白云美术学校分馆,刚刚举行了一场面向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设的剪纸培训课,居民们手拿剪刀和图纸,认真学习剪纸技艺……事实上,像这样的公共文化义务培训课程,在区文化馆蓝天白云美术学校分馆每年至少要举办5期,包括传统剪纸、蜡染、沙画、国画等。
  “学校自2009年加入白云区文化馆并被设置为区文化馆分馆以来,一直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普惠服务。除了成年人培训外,我们还以留守儿童为重点,走进辖区民办学校开展‘美的教育’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从2017年开始每学期每周派出专业老师定期到这些学校去开展美术、书法等免费培训课。”白云区蓝天白云美术学校校长罗延平说。
  近年来,白云区不断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区“两馆”在原有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原有布局基础上,设置了12个区文化馆分馆、16个区图书馆分馆。
  在全区11个乡镇、社区分馆的基础上,增设了区文化馆蓝天白云美术学校分馆、区图书馆白云一小分馆、区图书馆白云二中分馆、区图书馆贵铝图书馆分馆、区图书馆金西监狱分馆。利用“云”科技,打造了白云区文化服务资源数据库,总馆与分馆和各服务点之间建立起总“菜单式”供给和“点菜式”的共享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搭建周末大舞台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我们鼓乐团是白云周末大舞台的‘常客’,正是有了白云周末大舞台这一平台,才让我们这些民族鼓乐爱好者能够走上舞台去表演。现在我们已参加省、市、区的各类大型演出活动800多场。”白云区民族鼓乐团文化志愿者徐学文说。
  始于2012年的“白云周末大舞台”,每年6月中旬启动,持续三个月,每周开展一场广场文艺演出,有少儿专场,也有中老年专场;有民族山歌,也有交响乐。这个舞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为文艺爱好者提供舞台,每年参与群众达到10万余人次,成为白云区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化、体系化、全民覆盖的象征,也是贵阳市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的品牌之一。同时,白云区还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周末大舞台”“职工合唱比赛”“社区文化月”等活动,让群众自己演绎身边感人的事和人,群众文化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白云区还结合传统节假日积极开展“邀赏团圆之夜·共展传统风采”“不忘初心庆国庆·敬老孝亲话重阳”“品味经典·传承国学”等主题系列活动。今年,该区在一边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基础上,一边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们的节日·端午”等线上文化活动,提供文雅慕课400门,线上线下联动参加活动人数达8000余人次。

  挖掘历史资源 传承优秀文化
  近年来,白云区充分挖掘活化历史资源、民族民俗资源,申报了下水石桥、瓦窑勘界碑、大林生态碑等文物保护单位和都溪苗族“二月十五”跳场节、牛场石龙村苗族舞蹈“抢鼓棒”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引导乡镇村寨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该区还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把地方戏曲黔剧送到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在欢笑之余受到文明洗礼,既接地气又有实效。此外,为了不断传承本土文化,白云区文化馆还以当地群众为主体开展节目编创,优秀原创节目《刘芳的歌》、歌舞《橘颂》、原创舞蹈《稻花香》、新创作品花灯歌舞《巡察利剑谱新篇》等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省舞台上演出,受到观众好评。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文/图

微信图片_2020111911435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