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潜读】规律,被描述出来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规律。名称,可以被叫出来的,其实也并不是事物真正的名称。万物无名,是最初始的状态。万物有名,在我们意识中万物即成万物。一件全新的事物,处无名的状态,我们通过分析它的特征来认识它。对待一件已知的事物,我们要准确划定它所表示的含义。分析特征与划定范围,都是对事物加以定义的方法。不断地剖析,不断地界定,是认识天地万物的有效方法。
【细论】道,就是规律。想来想去,地球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追溯到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这个家园最早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现在可能大多数人并不怀疑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仍存在一个“地平协会”。不同的说法下,日夜轮换、四季更替各有一套解释。但真正的规律是什么,哪怕仍未是一个定论。所以,一切已知的规律,只是现在够用,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准确的规律会被发现。对于上述观点,在学术研究领域,被称为“理论的可被证伪,只是还没有被证伪”。当然,规律不全存在于自然科学中,心理学、法学、医学等等都有当前采用,而只是暂时未被更替的规律。同样,地球之所以被称为地球,这个名字是我们赋予它的。当说到地球的时候,我们大脑中就会出现一个蓝色的“玻璃珠”。所以名字这个东西,最开始是没有的,是我们赋予过去的。没有名字是事物的原始状态。不过若是所有的东西没有名字,我们的交流难以想象是个什么样子。但地球今天叫地球,明天还会叫地球吗?不一定,若是“地坪协会”取得了胜利,明天就该叫地平了。所以,事物的名字,也只是今天这么叫而已,但是不是事物本来的名字,尚未可知。那么名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赋予一个事物名字,到底是赋予了它些什么?首先是赋予了它一个特征。说到人,那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人,什么不是人,因为人有特征。其次是赋予了它一个范围。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我们要是认识,就会想到他,而不会是同名同姓不认识的那位,这就是范围。特征和范围就是名字背后的东西。比如行星,以前在行星的概念下,冥王星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后来发现了阋神星,加之提出矮行星的概念,太阳系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了。以上便是道德经第一章,如果说单单理解成在讲述一种认识论,那就太狭隘了。哪怕把整个人类的哲学史回顾一遍,都仿佛不尽然。但即便是先建立起这样的认识论,我想也是莫大的助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