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历史的真实!

金戈 发表于 2021-12-22 23:0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12月1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影片《跨过鸭绿江》登陆各大院线,反响良好,好评如潮。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6天,《跨过鸭绿江》的全国累计票房已达3775万元,综合票房占比23.4%,可谓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取材自抗美援朝的电影不乏票房高、口碑佳的作品,比如《长津湖》,它以突破57亿元的国内票房成绩荣登中国影史国产片票房冠军。国内观众对于这类影片的接受度和喜爱度,由此可见一斑。

   比起同类影片,《跨过鸭绿江》又有何独到之处呢?笔者认为本片胜在两点:全面立体、还原真实。

 

   全面立体,在于本片所描绘的时空跨度,也在于本片的故事深度。与以往影片专注于某场战役不同,本片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串起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恢宏战事。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知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言,用在描写战争的影片上同样适用——战争场面这样的“武戏”决定的只是影片的下限,而在战争背后,战略决策、政治考量、外交博弈,以及其他一切战场外的故事,这些“文戏”才最终决定了影片的上限。

 

 

   在这一点上,《跨过鸭绿江》采用彭德怀元帅的视角,为片子铺设了叙事主线,有战略上的全局视角,让观众在了解重大战役决策时,有一种听故事的亲切感、临场感。这种视角,也让不论是军事决策、战争场面、人物内心活动,还是战场后方、政治决策、国际形势……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从而拔高了影片文戏的高度。

 

 

 

 

   本片的另一个独到之处,就是对历史的细节还原,包括故事上的还原,以及人物上的还原。影片既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的一个个胜利,也展现了取得胜利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与牺牲,直面我方在战斗中的撤退和失败,战争描写真实公允;在“对手戏”上也追求客观,描写出历史上美方指挥官李奇微将军的谋略,以及他如何一度让志愿军陷入被动——这一切都增加了片子的可信性、权威性。

 

 

 

   人物上的还原,是本片的又一抹亮色。在之前的同类型影片,比如《金刚川》《长津湖》中,主角都是虚构的剧本人物,而在《跨过鸭绿江》中,镜头的重心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主角,而是随着战场的移动,聚焦在一个又一个人民志愿军将士身上。

   在本片的上映宣传片里,我们能够看到不少在历史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那是我们陌生又熟悉的,一个个真实的英雄人物。

 

 

   事实证明,在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本身的厚重面前,任何艺术加工都会黯然失色。能打动人心的永远不是特效,不是明星,不是大场面,而是每一个志愿军在战场上无畏的冲锋,是无数官兵将士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身影,是那些我们熟知的、陌生的,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人物,战斗与牺牲的瞬间——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历史,永远令我们热泪盈眶。

 

 

   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钢多气少”,而志愿军“钢少气多”。

 

 

   这股气,在当时的中央领导层身上,在战争的指挥层身上,在每一位人民志愿军的指战员身上,更在于每一个中国人民身上。

   如今的中国,如今的中国人民,仍然爱这股“气”,敬这股“气”,有这股“气”。《跨过鸭绿江》这部影片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拍出了这股“气”。用原原本本的历史,让观众感受那钢铁的精神。

 

 

   这就是《跨过鸭绿江》值得一看的原因——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历史的真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甲秀姐 发表于 2021-12-23 11: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不失真”永远是影视作品的一大亮点,这也是一些历史题材应该要遵循的,毕竟好作品大家有目共睹嘛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戈 发表于 2021-12-23 11:3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甲秀姐 发表于 2021-12-23 11:30
“不失真”永远是影视作品的一大亮点,这也是一些历史题材应该要遵循的,毕竟好作品大家有目共睹嘛 ...

谢谢甲秀姐电视剧和电影套拍,电视剧已播出。的确是真心实意打造的影视剧,故事情节比《**》还细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