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版的“唐伯虎三笑姻缘”
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可谓民间经典。这场才子佳人互相欣赏、一见钟情的邂逅,从明代嘉靖年间一直流传至今,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之间都广受欢迎。
从左至右依次为:1950年版《唐伯虎点秋香》、1975年版《三笑姻缘》、1993年版《唐伯虎点秋香》:
1964年,一部以“唐伯虎三笑姻缘”为故事蓝本的戏曲电影,不仅成为了华语影坛首部彩色阔银幕影片,还促进了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
它就是由李萍倩执导,香港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出品的戏曲喜剧片《三笑》。
从“三笑”的多版本演绎看香港电影人诠释中国古典文化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由“三笑”故事改编而来的影片有将近二十部。
1957年,由香港粤剧名家任剑辉和白雪仙共同演绎的粤语戏曲片《唐伯虎点秋香》上映。纵使那个时期粤语片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讲相对简陋,但因为有了任白二位的加盟,这部电影在戏曲迷们心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3年,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引领了戏仿式改编的新潮流。周星驰用他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和奇崛的想象力,对这个经典文本做出了全新的解构。
比如片中“审华安”这一经典片段,周星驰将其演绎成了打击乐的说唱形式,把当代流行元素以反逻辑的方式嵌入了古典情境。
而当我们回看1964年的《三笑》时,可以感受到这其中巨大的反差。
同样的段落在这一版本的影片中被演绎得雅俗相偕。唐伯虎炫才斗智的同时,流露出的是文人雅事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版影片在音乐设计上极有特色。影片中共有二十多种江南小调和幽默风趣的唱词、念白,其中的不少曲段如今在内地都几乎绝迹了。
1962年,身在香港的导演李萍倩作为“长城”的核心创作力量,决定将《三笑》的故事做出全新的演绎。于是他来到上海,历经三个月的创作周期,集结了上海文艺界最知名的音乐创作和配唱人员,将录制的资料带回香港进行排演。这其中恰恰蕴含着香港电影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长城三公主”与内地给予香港电影业的优秀人才输送
《三笑》中秋香的扮演者是陈思思,她1938年出生于上海,15岁随家人迁居香港,1954年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而后,陈思思因出演《三笑》,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与夏梦、石慧并称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三公主。
有趣的是,“长城”这几位公主最早都是在内地出生,后来南下入港,学业完成后被签入了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而长城三公主的风姿和影响力也在两地延续了数十年之久。
大公主夏梦,如牡丹般艳冠群芳,“小龙女”的原型便是由她而起。17岁便以女主角的身份出演了她的银幕处女作《禁婚记》。
二公主石慧也是出道即巅峰,加入“长城”后的首部电影《淑女图》,就是以女主角的身份和著名导演合作,自此一炮而红。
陈思思在三位公主里年龄最小,出道也晚,所以位列第三。
与夏梦和石慧出道就做主角不同,三公主陈思思的演艺之路是从配角开始的。1955年,她在自己的银幕处女作《鸣凤》中与石慧搭戏,虽然身为配角,但她这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为她夺得了诸多赞许。两年后,她以主角的身份出演电影《红灯笼》,塑造了一位豪放俊逸的绿林女英雄,并因此一举成名。
真正让她迎来演艺生涯巅峰的,还当数电影《三笑》。在这部电影中,陈思思扮演的秋香俏丽妩媚,无论是甩袖还是俯身下拜,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一颦一笑犹如仙女下凡。
1984年的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陈思思作为香港地区艺人代表出场,不仅担任了该届春晚的主持人,也重新表演起《三笑》中经典唱段,让全国观众再次领略了那个风采依旧的“俏秋香”。
2007年10月,陈思思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9岁。但她那双灵动的眼睛和那抹迷人的笑颜,永远留在了全国观众的记忆之中。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让我们今晚22:30一同走进电影《三笑》,感受两地文化的似水柔情,回望香港电影峥嵘璀璨的百年光阴。
来自: Android客户端